保险新闻
重疾险新旧切换“带热”险企开年
时至3月上旬,保险公司2021年开年表现落定,业内人士表示“整体市场比较好”,这或许与1月31日的重疾险新规切换有关。
寿险新单重回两位数增长
行业数据显示,今年1月人身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8515亿元,同比增长13.49%,再度回到两位数增长,也明显好于去年同期6.6%的增长。
人身险公司的保费,包括当年新单保费以及往年长期保单的续期保费,因此,要看当年市场温度,看新单保费会更加贴合当下市场情况。
根据记者获悉的数据,今年1月份人身险公司的新单保费为4038亿元,同比增长16%,新单增速高于保费整体。
业内一线人士对于市场升温有着切身感受。一家大型保险中介董事长对记者表示,“今年整个市场还是比较热的。”他认为,这可能跟一季度特别是1月底的重疾新规切换有一定关系。
在新单保费中,趸交保费和期交业务保费的比重大体相当,意味着新单保费中的一半,将成为明后年或更长年份的续期保费,为明年后的保费增长打底。
期交业务中,比重最大的是3~5年期业务,在期交中的占比约为58%,其次是10年期及以上业务,占比23%;另外,5~10年期业务占比为18%。
从渠道来看,今年1月,银行代理渠道业务增长迅猛,实现保费3086亿元,增长达35%。银保渠道对人身险保费的贡献为36%,坐稳第二大渠道。第一大渠道为代理人渠道,实现保费4832亿元,同比增速为4.1%,渠道保费占比约为57%。
行业分化19家保费下滑
“今年全年下来,估计相比去年是会有比较好的增长。”上述中介公司董事长称。但他也预计,行业内部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,比如传统模式的险企进入下半年还是压力重重,新模式的险企可能会有更快增长。
从记者获悉的1月份各险企数据来看,开展保险业务的87家人身险公司中,包括三峡人寿、和泰人寿、复星保德信等19家公司出现业绩下滑,这在往年开门红的1月份保费整体增长中是不多见的。
一位寿险公司中层人士分析,险企保费下滑不能一概而论,可能有不同情况。比如有一些险企保费下滑是主动为之,综合考虑公司自身以及行业情况,采取主动调整业务结构、业务节奏后的结果;同时,不排除有险企保费下滑是属于被动接受的结果。
而在另一端,即使保费增长的险企,也有冷暖不一的情况,这在业务相对稳健增长的前十大寿险公司中也有充分体现。1月份,前十大寿险公司中,有增长超过50%的,如华夏保险保费增长98%、富德生命人寿增长67%;也有增长百分之十几的,如中国人寿(601628,诊股)(港股02628)、新华保险(601336,诊股)(港股01336)都在13%左右;还有增长在个位数的,如太保寿险、太平人寿、人保寿险、泰康人寿;与此同时,还有2家下滑。
上述寿险公司人士也表示,仅以保费及其增速来判断,不能看出险企业务的发展质量,特别是在行业调整期。从长期看,更多险企会摒弃“唯规模论”。除了保费规模,险企开展业务还会兼顾业务结构,包括趸交期交的业务结构、不同期限业务结构等等。
相关文章
-
-
03-09超百家险企披露去年个人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 6家超100%最高达173.87%
-
03-03跨省承保机动车辆保险业务 太保财险杭州中支被罚3万元
-
03-01绿色金融纳入顶层设计,绿色保险如何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
-
02-26“暗箱操作”给客户投保 寿险增长压力下基层频频跑偏
-
02-23“一号文件”加持 农业保险未来怎么走
-
02-20去年健康险市场规模破8000亿元 今年重疾险复苏有望助推保险股反弹
-
02-18规范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
-
02-18老司机,你的车险可能买错了...
-
本栏最新更新
-
03-29周评 | 险企"年报考":谁在"潮头",谁在"划水",谁在"裸泳"?
-
03-28太保资产严S华:保险资金应满足资产负债匹配要求,提高长期资金收益水平
-
03-28新华保险去年银保渠道实现保费收入397.29亿元 同比增长45.6%
-
03-27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《2020年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分析报告》
-
03-26行业巨头相继终止互助计划网络互助变天,下一个是谁?
-
03-26直击中国平安股东大会:整体投资行不行?业绩波动怎么办?马明哲:何时退休取决于三个因素
-
03-25保险条款、费率备案叫停半年 “健康险老大”人保健康怎么了
-
03-25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《2020年中国保险行业银行代理渠道业务发展报告》
-
03-2410108亿!银保业务重登万亿舞台
-
03-24中国人保净利两百亿 首次单列金融科技